您现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电气化一线

中青报:农民工“小巨人”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4日

  本报记者 郑加良

  6月1日下午,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渤海湾畔。远离县城中心的铁路工地上,轨道向内陆延伸开去。曹妃甸南站电气化工地静静地立在湾畔。一身蓝色工装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农民工技术员巨晓林正在不远的工地高台上忙碌着。

  走近看巨晓林,黄色安全帽下,脸色红润。数十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工地生活,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今年48岁的他,个头不高,一米六左右,笑起来,眼晴弯成月牙状。

  过去23年里,这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靠着一股自学创新的韧劲,在本职岗位上改进了施工工艺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还编写了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作为工具书被配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人手中。工友们称他为“小巨人”。

“中国工人了不起”

  “一定要在铁路接触网这一行干出点名堂来。”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巨晓林在接触网工种上,一干就是23年。这一工种经常需要在10余米高台上作业;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列车能否成功受电运行。

  巨晓林所在的曹妃甸南站工地,位于大秦铁路一条支线的终端,是北煤南运的出港口,也是国外铁矿石进口的主要上岸地。

  6月1日下午,由于铁路沿线运输压力大,有关单位只拨给他们两个小时进行电气化改造施工。巨晓林迅速带领4名工友,率先爬到高台上,熟练地安装起各种定位器。即使争分夺秒、压力巨大,他也没有降低过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1998年,巨晓林参加了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哈大线是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十分紧张。当时工程引进的是世界领先的德国技术。

  按照传统工艺,工人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上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小时。巨晓林算了算,需要50天才能完成任务。指挥部留给他们的时间仅30天。

  巨晓林没有因为哈大线引进的是外国技术而退缩。他带领几名徒弟,走遍施工现场,精心测量,反复计算,对原工艺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新工艺后,1小时能安装4组软横跨。

  巨晓林这一技术革新,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抢回了20天的工期。就连德国督导也对巨晓林竖起大拇指:“OK!中国工人了不起!”

  巨晓林所在施工段段长李红江说,干这一行体力劳动强度大、流动性高,而且经常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作业,所以队伍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在二十四五岁。像他这么“高龄”还活跃在一线而且技能高超的,已经不多见了。

  巨晓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8年,他被评为“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成长路上“捡黄金”

  1962年10月出生于陕西宝鸡岐山县的巨晓林,来自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村家庭,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18岁高中毕业后,巨晓林在当地做起了农村电影放映员。

  1987年3月,中铁电气化局到巨晓林老家招工,巨晓林“立刻跑到村委会辞去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辞别了亲人”,投奔到雁门关外的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

  巨晓林对记者说,他小时候很羡慕当兵的人,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但因为个子太瘦小,连续两年被刷了下来。

  虽然当不上军人,可巨晓林心中仍怀着对军人的崇敬之情。刚进电气化局,巨晓林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常说:“咱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

  “巨晓林学技术,那叫一个玩命。”和巨晓林同寝室的工友对记者说。

  在工地上,他结识了一位从事接触网工作的退伍军人。看着一张张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爱动脑筋的巨晓林总是问这问那,向这位退伍军人师傅请教。晚上营地熄灯后,他还会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到本子上。

  《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翻阅巨晓林买来的一本本专业书,记者看到,由于经常翻看,不少书皮已经发黄,书页也显得颇为陈旧。30多本专业书籍,堆在他的床头,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会跟着他,一有机会,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啃读。“我最喜欢读的书,还是专业书籍。”巨晓林说。

  就这样,他一边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一边通过实践积累经验;23年来,共记下70本工作笔记。记者注意到,巨晓林在一本发黄的工作笔记封面上,工整地写下了“捡黄金”三个字。

20年来苦苦追寻的梦

  “捡黄金”捡了15年,2002年的一天,巨晓林萌发了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琐碎经验和笔记整理成书的想法。

  可是,对只有高中文化的巨晓林来说,写书比攀登高山还艰难。有时候为表述清楚一个工艺操作流程,他要花费好几天冥思苦想。巨晓林常常是词典不离手,还特意拜工班里的大学毕业生当老师。经过3年努力,他从几十万字的手稿中,汇编出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

  尽管没有专门书号,但这本书经过公司专家论证,被公认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目前已作为工具书被配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人手中。巨晓林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这本书是他“20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梦”。

  李红江说,“巨师傅是一个相当执着的人”,所以能完成一般人无法完成的事业,创造出一般人创造不出的价值。

  在过去23年中,巨晓林成功改进革新了43项施工工艺。其中,技术创新6项,工艺创新1项,另有41项施工新方法等待铁路专家审核。巨晓林用自己所学知识节省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从大同到秦皇岛,从北京到郑州,从哈尔滨到大连,在全国各地8条大型铁路线上,都留下了巨晓林转战南北的足迹。巨晓林参与的工程,多次获颁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寒来暑往,巨晓林已经成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工作标兵。在许多项目中,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的监理们常开玩笑说:“巨晓林带的活儿,免检也放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