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 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2日

行为习惯小常识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只有文化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够不上一个好公民的标准。学生努力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个人是离不开社会的,个人的行为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对其本人起作用,还会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产生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行为也必然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对其本人起作用,还会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产生影响。如果不文明的行为成为个人的习惯,那么,他的行为将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如果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多,并且在社会上形成群体甚至成为主流的话,势必造成社会秩序杂乱无章,不但影响社会稳定,危及社会治安,也会带来种种社会问题,最终受害的是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因此,要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们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专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是非观念,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懂得坚持真、善、美和反对假、恶、丑的道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这样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养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创造信用社会、富民强国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竞争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诚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兴业之本、立国之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加入WTO,以及迎接2008年奥运会等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的道德环境和公民基础道德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条件,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为此,中专生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德;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养成诚实做人,为人处事讲信用的好习惯。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