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 学生工作

今天,该怎样评价中职学生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1日

——现象——

  某职校一位帅气的高个男生,会打篮球,还能当裁判,但一坐进教室学习文化课就犯晕。他想学,只可惜基础太差,课堂上什么也听不懂,期末考试除了体育课外常常是什么科目都不及格。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在毕业那年被上海一家韩资企业看中,两年后,这名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把企业的文化活动搞活了,年终不但被评为优秀员工,企业还向学校发来了感谢信和一张该生与韩国老板的合影照,对该生褒奖有加。

  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学校按照制定的就业推荐办法对毕业生排出的推荐顺序,企业并不认同。另外,经过长期的毕业生追踪调查,我们还发现,在企业里成为技术能手、走上管理岗位的有相当一部分却是那些并不被老师看好的学生,甚至是被视为另类的学生。这种现象令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为什么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今天,该怎么评价中职学生?

  ——问题——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在学生中进行“三好学生”的评选,其标准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评定过程中,学习好成为首要条件,“德”被理解为人缘好、踏踏实实不惹事,“体”被曲解成运动技术好,却忽视了最主要的身体素质。最后,还是考试成绩成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

  这种评价有以下几个弊端:第一,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无非是成绩更易量化,操作也更简便,但对于以动手能力见长的职校生来讲却不公平。第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人才,但是,活泼或在生活中稍微出点格的学生往往被视为调皮捣蛋。第三,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评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公民意识是一个健康人的基本标准,真正优秀的学生更应具备高尚的品德。

  与此同时,企业在中初级人才的选用上,重点考虑的是个人的基本情况,如相貌、语言表达能力、处事行为方式等直观因素。他们还会通过适当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能力,学生的性格特点、沟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

 ——原因——

  ——管理的目的和方式不同。作为中职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假如你要问一问校长最担心什么,回答恐怕会异口同声:怕出现校园伤害事件。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学校希望自己的学生守纪律,尤其是班主任希望学生听话、顺从、不逾矩。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老师的表扬对象。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希望员工忠诚,能够创造最大效益。因此,许多企业的“优秀”概念便悄然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学校里高分的“好学生”、恃才傲物的“人才”,而是能吃苦耐劳,以企业为家,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员工。

  ——学校分数至上,企业能力第一。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一个人是否是“可塑之才”,往往只有一个尺度,就是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人才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了。如果仍然坚持只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那么,对部分理论素质稍弱而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则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与企业需求背离。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招生录取、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存在“计划”与“需求”的差距,计划赶不上变化和不适应变化的计划失调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上面临全方位的转型,关门办学的弊病已受到用人单位的质疑。

  ——建议——

  ——重新树立人才标准,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有一种观点:有用即人才。可以说,这是对人才的一个最精炼的阐释,这句话很好理解,也不无道理。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都称得上是人才。职教人才,是应用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俗话讲:“一招鲜,吃遍天”,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训练,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练就一身“硬功夫”,照样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人才。

  ——要重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达到专业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应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

  ——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应有别于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评价。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与相应层次的普通高中以及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这种不同,决定了两类教育培养方法的不同,也决定了职教与普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如果只拿文化考试的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人才类型的差异,明显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要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要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变得多元化,全面发展意味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拥有某方面的特长也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Baidu
map